崔慕礼虽有淡淡失望,随即又被涌上来的期待所冲散。
待家宴结束,崔慕礼与谢渺一道回院,他主动问:“阿渺,我有些话想与你说,能否去你的书房坐坐?”
从七月成亲至今,他们已做了四个多月的夫妻。从最初谢渺抱着“宁可玉碎,不能瓦全”的信念,到在崔慕礼步步妥协与伤病中缓和态度,二人现今的相处称得上相敬如宾。
……跟前世的情形何其相似。
谢渺误以为他要聊正事,便也点头答应。
“你想好怎么答复林太医了吗?”她开门见山地问。
崔慕礼不意外她会问此,关于治疗一事,他们之前已商讨过几次。阿渺觉得他该深思熟虑,而他亦没有马上做出答复。倒是林太医记挂他的病情,三番两次主动询问。
他言简意赅,“治。”
虽早有预料,但听到他笃定的回答时,谢渺反倒愣了下。
“要不你再想想?”
“不用了,就这么办。”
“那万一?”
“万一真运乖时蹇,我落得颜面失调的后果,无非是惜别官场,抱憾终身。”
“……”
“逗你的。”他失笑,道:“林太医医术高明,即便只有七成把握,想必也能手到病除。”
话已至此,谢渺也不再多劝,“那先试试,若途中有任何不妥便立刻停下。”
崔慕礼环视四周,书房简雅素净,墙上挂着一只风筝,却不是他们合力完成的那只。想到那日他们口头上的约定,他唇畔含笑地道:“阿渺,我有东西要给你看。”
“什么东西?”
崔慕礼喊了一声,门外的沉杨进来,手上捧着个三尺长的红木锦盒。他小心地接过东西放到桌上,还没说话,便听谢渺淡声道:“崔慕礼,你身体未愈,该早些回去休息。”
他只是笑笑,道:“这段时间我身体抱恙,多亏有你悉心照料,阿渺,盒子里是我准备的谢礼,望你笑纳。”
谢渺面无所动,“悉心照料你的是仆从,我仅做了些表面功夫,免得二房落人口实。”
事实真是如此吗?
谢渺知道不是,崔慕礼也知道,但他没有点破。
“那这份礼便是我感谢夫人不记前仇、顾全大局之恩。”他将东西推到谢渺面前,执意道:“阿渺,快打开看看。”
她道:“不用白费功夫,无论是什么我都不会收。”
他轻轻一笑,笃定万分,“你会收。”
她狐疑地抬眸,不懂他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干脆解开锁扣,一探盒里究竟——
只见红丝绒布上躺着一尊约两尺高的人形石像,他身姿端正,头戴官帽,穿交领长袍,面容俊朗坚毅,神态栩栩如生。
这是?
谢渺呆了一瞬,心中浮现不可名状的熟悉感,随即飞快地拿起石像,看向它的底座。
底座以瘦金体写道:谢和安,字致远,明德十一年任罗城县令,德行出众,克己奉公,深受百姓爱戴。
她的呼吸停滞,眼眶迅速溢满泪水,浑身泛着颤栗。
他适时地解释:“我请雕刻大师罗民生前往罗城,按着父亲在小昭寺的石像,临摹刻出此尊小像。虽身量有差,但它们的面容形态毫无二致。”
她看得目不转睛,用哆嗦的指尖轻抚石像面容。所以这便是父亲的模样,不再是回忆中朦胧的高大身影,而是切切实实,英俊伟岸的青年。
谢渺将石像搂在怀里,闭上眼,泪顺着脸颊无声滑落。
时隔十四年,她终于又见到了父亲。
崔慕礼在一旁安静地凝视,眸光温柔中带着疼惜。他虽遭生母何氏冷待,但深受父亲与祖父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