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0章 (2/3页)  白鹭下时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消息很快传至寿春城中,谢沂十分意外:“桓子旺竟然真的提了亲?”

三妹妹和桓家小子前世龃龉不断,他原以为妹子不喜欢桓旺,又偏是她自己来请他做主的。本欲借桓旺没提亲来敲打她,却没料到,桓旺竟然真的请岳丈提了亲。

二人既然彼此有意,他也便无什么可反对的。且眼下也没功夫处理这件事。和北燕先礼后兵、交换人质的书信已经递过去了。以防对方不同意,他已做好了出兵的准备。

与此同时,他回京前派出去的几路斥候也已返回寿春城中。如他所料,北燕统治北方已几十余载,根基却并不稳固。除了原就与胡族有着深仇大恨的数百万汉人,北燕境内还有匈奴、氐、羯、羌等多个游牧民族。陵水一战,北燕根基遭受重创,其境内各民族俱都蠢蠢欲动,等待时机揭竿而起。

即便是慕容氏的鲜卑一族,慕容氏的统治也并不稳固。除慕容氏以外,还有一部鲜卑,名拓跋。

拓跋鲜卑原居幽都之北、广漠之野,与发源于辽东的慕容鲜卑世代联姻。但除了与慕容鲜卑交好以外,拓跋部与南齐的关系也属不错。本朝历朝之初,并州刺史司空刘越石孤守太原,曾与拓跋鲜卑首领拓跋猗卢结为兄弟,依靠拓跋部的力量孤身在虎狼环视的北方斡旋十余年,遂请朝廷将名义上归于南齐的雁门、平城一带的代地赐给拓跋部,封拓跋猗卢为代公。

如今几经辗转,拓跋鲜卑也被慕容氏蚕食鲸吞得族人零落。然这次斥候却带回了一个重要消息——代公拓跋猗卢的后人、年仅十五余的拓跋越眼下正在牛川召集族人,自立为代王,欲趁北燕倾颓之际恢复祖先的荣光。

除拓跋部以外,北燕西北部河西四郡一带也有前朝逃亡过去的陇西张氏建立的政权凉,张氏世代奉南齐为正朔,自称为臣,十余年前为北燕所灭,由于张氏在河西一带影响力巨大,北燕没有将张氏赶尽杀绝,只降爵为公。如今陵水一败,凉公张纯嘏亦起了叛燕朝齐的念头。谢沂料想,或可暗中联络这两股势力给北燕的大后方致命一击。

一旦这二人起兵反燕,北方群雄必然群起叛变。

于是,他亲自发书联络代、凉二公,邀他们出兵进攻北燕的西北和北方。羽书发出之时,项城之中,燕帝慕容延和太子慕容绍却还在为了和南齐议和与否争执不休。

慕容延对前次陵水的大败耿耿于怀,拒不同意,要发兵召齐天下兵马再与南齐决一死战。以太子慕容绍为首的一干文武宗室则力主答应下来,割让襄阳求和。父子二人针锋相对,争得不可开交,慕容绍见群臣近乎全倒向了儿子,大怒之下,箭疮崩裂,病倒了。

慕容延既病倒,太子慕容绍一改与父亲剑拔弩张的姿态,亲自侍疾,纵使慕容延病中多怒、动辄喝骂,孝顺依旧。即虽如此,慕容延始终不肯与南齐讲和。

这日夜中,慕容绍伺候完老子回到自己的府邸中,一改人前的孝顺谦恭,哗啦啦拂下满案的书简。

东宫的一众宾客战战兢兢地跪倒在两排铜枝灯前,太子的怒气似乎拂动铜枝灯上的蜡烛,烛光幽幽漂浮于水泥金砖的地面。慕容绍发泄一通犹不解恨,召来贴身侍候慕容延的侍者,眉目间一片晦暗冷光:“陛下现在病情如何了?”

陵水一战,慕容延中了谢沂的箭,逃亡途中医治不利发了脓,险些丧命。慕容绍买通医正,对外宣称是南齐方的箭头淬了毒,故而久治不愈。这几日侍疾间,他每日将汤药中的毒药更增一分,如今燕帝已然毒入骨髓,活不了多长时间了。

也别怪他这个做儿子的狠心。四十万大军,就是四十万头猪,齐军也得杀个几天几夜!他竟于一夕之间全赔进去!这样的帝王只能是国家的累赘,合该自己上位。

且,若非陵水战败,他至于这般屈辱地向南齐请和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