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9章 (1/3页)  白鹭下时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大敌当前, 朝中诸臣异常惶恐,几无异议地通过了。朝廷拜谢沂为建武将军,监江北诸军事, 命他征发扬州、南兖、□□三州民夫兵丁, 扼守淮南。

形势危急, 谢沂只得加强了京口军的训练,移镇广陵统率整个江北的局势,如此背景下, 答应妻子的常回去看她也只得按下。

事实上, 自他二月下旬离开建康前往京口, 他无一日不是在军营中度过。前世北燕南下远在六年后, 襄阳也只撑了一年, 到底给足了他练兵的时间,才能铸就一支铁血军魂的北府兵来。如今北燕提前南下, 襄阳的形势并不乐观。他只得加紧操练士卒,督造舟船兵器, 每日忙碌得连送回一封家书的时间也未能有。

桓微的信倒是常来, 起先是一纸空文, 只附了一枝干枯却幽香依旧的梅花。后来文字始多了些,絮絮叨叨地和他说着家中事, 譬如阿狸于季春时节掉了第一颗牙,廊下种着的牡丹于寒食节开了第一朵花,顺带同他称赞了婆母做青团的手艺。再如肚子里的孩子这月里共踢了她几脚、十三娘同王湛成了亲、王家九娘子也有了身孕……

她把牵动她喜怒哀愁的每一件事都同他分享, 家书写得很长很长,总要在末尾附点什么。三月是歌咏方叔伐楚凯旋而归的芑草和结结复依依的桐花, 四月是新抽芽鹅黄青青的蒹葭, 五月则成了《周南》里寄托相思的一朵洁白的卷耳花, 六月又是燕雀湖的一株粉白芙蓉。

思念的话一句未言,也不问他衣可单粥可温,然一腔绵绵的情意,却都寄托在这些传诵千年寄相思的花草上了。只在六月间最后一封家书末尾附了一句:君子于役,不知何期。

郎君什么时候回来啊?

她不知道。便怅怅地在信中问他。建康城里形势一日比一日的紧张,北燕扬言以倾国之力南下,南齐压力倍增,那些起先沉醉红绡帐、花月乡里的世家子弟也不得不担起家国的重任。长兄早在新婚次日就和丈夫离了城,三兄也在五月黄梅时节时同她告别往荆州支援长兄去,还特来问谢三娘子愿不愿意等他,欲把当日那把青釭剑赠她,说甚么定亲之礼。恰被三叔父撞见,连人带剑地轰出去了。

至于次兄,许是孕中多忧思,她也给身在广陵的桓晏写了信,筛选了千言万语落笔却无一字,只寄了一枝棠棣。

然而不管是桓晏还是丈夫,京口方向没有任何回信。她体谅丈夫军务繁忙,未有怨怼。孕中无事,每日遵医嘱在庭院散步一个钟头,练足半个时辰的弓箭,春日里踏春折梅,夏日里绕湖采莲。婆母说女子怀孕,特许王氏和谢三娘子带她出门散步。闲暇时便着手整理起谢家那些失传的孤本典籍,教肚子里的孩子诵一诵《大学》、《中庸》。每日有婆母姑嫂作伴,倒也不觉寂寞。

唯独佳节将至,心中到底还是思念相隔江水的丈夫。七夕这一日,她晒过库房里几被蠹虫蛀空的竹简,同姑嫂们在庭院里乞巧守夜。等到更深人静采蓝扶了她回房去睡时,瞧着烛台上相对垂泪的两只红烛,眼睛到底还是湿润了。

她想起去岁此夕,她在青溪小姑庙接过了他误递过来的姻缘签,瞧见那句“凤凰于飞,和鸣锵锵。宜尔子孙,螽斯振振”时,到底不争气地动了心。可他并不晓,她那时也不晓,以至于成婚许久也不知究竟怎样才算爱一人,与他起过数次龃龉。

他也不会知晓,那一日她也曾对桐树许愿,愿天无霜雪,梧子结千年。今日的这许多折磨人、令人肝肠寸断的思念,都是自那一日始……

“女郎……”

采蓝见她毫无征兆地落了泪,霎时慌了,忙扶她在榻边坐下。她回过神,笑着摇一摇头,“蜡烛太亮了,熏得我眼睛有些疼。”

采蓝如今倒学乖觉了些,虽知女郎在骗自己,也不多问,熄了里间的灯抚着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