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21章 骊山钢笔(3/4页)  张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现在人们讨论的是骊山。

县侯常说财富来自学识,骊山的财富都是从学识中来的。

想要财富,就要去学骊山的学识。

贞观十七年的十一月,这天晋王李治举行了及冠典礼,当即陛下赐字为善。

李世民将曲江池旧址的一处苑囿送给了李治,这里是汉时上林苑宜春宫的旧址。

李治不喜欢宜春这个名字,身为骊山弟子,他将其改名为学术苑,从此这里就是晋王府邸了。

宫里的工匠们刚将这里建设好,李治与狄仁杰走在这处新家。

公孙小娘很开心,身为婢子,除了晋王,她已经成了这里地位最高的人,是这里的仆役与婢女的头。

而且她有了自己的房间,这样也就不用像当初住在崇德坊的那样,因为自己的一些小举动打扰到晋王殿下看书。

纪王李慎也在这里,他很羡慕这位皇兄,而且皇兄也在这里给他安排了住处。

公孙小娘子抱着一个盒子而来,“晋王殿下,这是骊山县侯与汝南公主送来的贺礼。”

“哦?”李治欣喜地接过盒子,打开盒子的盖,入眼的是一个琉璃瓶,淡青色的琉璃瓶中装着墨水。

他又拿起一支精致的小铁杆子。

狄仁杰看着此物,心头大动,光是从此物的光泽上来看该是用精钢打造的,而且还有镶嵌着金边。

它呈圆柱体,两头平整,拿在手中的手感很温润。

李治眼神好奇,觉得姐夫送了此物定是内有乾坤,看到尾端有很细微的沟壑,便用力一拉。

“原来是个盖子。”

揭开盖子之后,内部尖锐,在被打磨光滑的尖端反射着光。

公孙小娘注意到了盒子中有张字条,她打开字条递上,“晋王殿下,这里还有字条。”

李治接过字条看着。

“稚奴,你终于及冠了,这是骊山集制造工艺最高水平铸造而成的钢笔。”

“此物名叫骊山钢笔,切莫被改了名字,你父皇都不行。”

……

看着书信,李治突然笑了,他看着纸张放声笑着,纸张有两面,后方就写着这个钢笔的用法。

李治按照图解拆开钢笔,内部有一个用牛筋制成的气囊,按压之后将墨水吸入其中,再重新将钢笔装好,拧紧。

命公孙小娘拿了一张纸,李治用以前在骊山拿炭笔的姿势,握着钢笔。

心神一动,想起来是不是姐夫早就想要造这样的钢笔。

他会意一笑,便开始书写,行书的笔迹很好看,铜制的笔迹划过了纸张,一个个漂亮字便出现在了纸张上。

仔细看着,狄仁杰看过晋王拆解钢笔的步骤,也明白了这个钢笔出墨的原理。

李治尝试着写了很多字,写出来的字工整又漂亮,而且笔迹很细,如此一来也不用频繁沾墨。

狄仁杰咽下一口唾沫,他太羡慕了,从未见过如此漂亮的笔,即便是在书写的时候,这钢笔还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李治满意地收起钢笔,盖上了盖子,重新拿起皇姐与姐夫的书信看着,他笑道:“信中说此钢笔骊山一共有十支,送给本王之后只有九支了。”

狄仁杰惊叹道:“此物精妙,处处显着尊贵之气,价值连城。”

公孙小娘又快步来报,“殿下,陛下与皇后,还有长乐公主与太子殿下来了。”

李治连忙起身行礼。

李世民注意到了李治手中的钢笔,抚须道:“此物便是骊山相赠的?”

李治双手递上,“回父皇,姐夫说这是骊山的最高工艺。”

拿过钢笔,李世民端详着,经过儿子的诉说,点头道:“嗯,甚好,笔触流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