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3章 (2/3页)  白鹭下时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给他广陵,却有些犹豫。他并非不晓这是女婿借此表达对他扔桓晏过去的不满,但年轻人一连升任太快总是容易招来非议。果不其然,一名官员奏道:“谢羯前月才升南兖州刺史,仆射此求,未免操之过急。”

“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吾侄镇御京口虽止一月,然收擒不法,整肃军队,境内风纪焕然一新。将广陵纳入兖州境内,镇守北境乃历朝惯例。若非无有更好的人选,臣也不必举贤不避亲了。”

谢珩性格素来温和,不管政敌政友,见人总是笑呵呵的,鲜少有这般固执的时候。谢太后内心已有松动之意,便道:“那便将广陵给他,命他监江北诸军事。无论如何,北境万万不能有失。”

众臣不语,桓泌才言北燕南下情势危急,也不好打自己的脸,便也默认了。元会继续,群臣依次进献寿酒。献酒完毕后君臣进食,殿内鼓乐声起,咸观歌舞。华灯若乎火树,炽百枝之煌煌。嘉节气氛感染下,群臣脸开笑颜,推杯换盏,暂时忘却强敌临境的忧愁。

众人之中,却有一人目染阴郁,坐于食案边不语自斟,显得格外格格不入。小皇帝招他上前:“王叔!”

“你来陪朕饮一杯。”

小皇帝不能饮酒,杯中不过甜浆。萧纂不动声色饮了,微笑谢过恩德。小皇帝眼中却黯然下来,郁郁叹道:“今日元日,朕却无至亲作陪,倍感凄凉。想来座中众人,也只有王叔与朕同病相怜。”

北渡口送亲,他阿姨与会稽王同被掳至北境。虽然心中隐隐猜到生母很有可能不在人世,仍存了一丝期盼。若阿姨与会稽王俱在长安,如今南北交战,他们的处境也会十分危险。

“陛下一片诚孝,上天必定会护佑太妃。”

萧纂心不在焉地说着安慰的话,却因小皇帝一番话,隐隐起了凄凉之感。原以为父王被掳他不会伤怀,昨日除夕,今日元会,方悟了“孤家寡人”之彻骨凄凉。

罢了,等朝会散后,还是去永嘉寺看一看他不成器的妹子吧。横竖只有这一个亲人了。

好容易捱到元会结束,宫中又燃放焰火,帝邀群臣至华林园天渊池“隔岸观火”。萧纂以身体不适推脱了去,离席出台城,只率一二侍从轻装便服往钟山永嘉寺去。

天色渐暗,萧纂入寺先谒拜了亦在寺中修行的堂姊庐陵大长公主,方往妹子所居的小庵堂去。未近草庵,便闻房中传来瓷器清越的破碎声同萧妙绝望的哭骂声:

“桓泌老贼!不顾我父安危挑衅北燕,他何曾把我父王放在眼里!又置我们萧家于何地!”

“可叹这齐室之中竟无一人是男儿,全都是孬种!我若为男,舍却这一身性命也要手刃老贼!”

她又哭又嚎,全无闺秀礼仪,俄而又破口大骂起桓微同谢氏来,一地的清脆瓷声。萧纂黑了脸色,问带他过来的一个颇为眼生的小尼姑:“她每日,都如此辱骂桓氏么?”

小尼姑细眉长目,是个不会说谎的老实相,光头密密实实地掩在僧帽里。低头道:“每日都如此,昨日,还叫来寺中探望大长公主的大司马听了去。”

竟蠢笨若此!

萧纂额上青筋隐忍地跳动着,脸色铁青。心道,难怪今日老贼半点也没提老头子如今在长安的处境。

这东西既然蠢到这个份上,也别怪他出手狠毒。

他朝随行侍从使了个眼色,掀袍便走。两名侍从得令,不必小尼姑带路便进了庵堂。便闻萧妙惊恐大叫:“做什么?你们想做什么?”

“萧纂呢?本宫要见他!大胆奴婢!不许碰本宫!恶心的奴狗,不要……本宫不要喝……唔!咳咳咳!!”

未尽的话音被一阵微不可闻的吞咽声和剧烈的咳嗽声替代,紧接着又是一声瓷器的清响。那带路的小尼姑仍伫在原地,漠然扶正因长久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