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2章 第 52 章(1/3页)  白鹭下时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台城。

太极殿的偏殿中, 青铜连枝灯华光如水。永兴帝萧崇坐在御座上,目中呆呆的。素纱帷幔后, 庾太后面色惨白地坐着, 一夕之间似乎苍老了数岁。

殿中,文物重臣各在座。大司马桓泌坐在群臣之首, 正命长子桓时诵读着庾期在徐州起兵时召发天下的檄文。

“……大司马泌, 慢侮天地,悖道逆理。鸩杀崇宁皇帝, 欲夺其位。饕餮放横, 伤化虐民。楚、越之竹, 不足以书其恶!天下昭然,所共闻见!略举大端,以喻使民……”

庾氏在檄文中将桓泌骂了个狗血淋头,连桓泌已故的为国捐躯的老父也未能以免, 说他刑家之后, 本无懿德, 欺名盗世……桓时越读至后声音愈冷, 攥着帛书的指骨格格作响,怒气几乎控制不住。

谢沂侍坐在叔父之后, 闲闲扫过殿中众人的反应。上首, 小皇帝两眼懵懂,庾太后隐在帷幕后, 旁侧跪侍的宦侍栗栗而颤。桓时、桓旺俱是怒行于色, 以丞相会稽王萧昱为首的一干大臣则战战兢兢, 冷汗如雨。宽阔的大殿里鸦雀无声,落针可闻。

素来睚眦必报的老丈人却还仪态安和,安坐群臣之首,虎目半睁半阖,从始至终眉毛都不曾动一下。

桓晏不在?

谢沂心头微凛,诛除庾氏的关键之期,没道理他这幕后主谋却不在。座前,谢珩同王毓对视一眼,尽皆苦笑。

桓老贼素来最是记仇,这会儿心平气和地当着众臣的面诵读庾氏骂他的檄文,不过是为了诛除庾氏找理由罢了。

果不其然,待桓时读完庾氏的檄文后,桓泌虎目一睁,慢条斯理地道:“陛下,容老臣相禀。”

“臣自托生天地之间而至如今,已四十余载。所为之事没有一件事不是为了国家的。”

“收益州,守荆州,数度北伐,收复旧都,皆是散尽家财,未尝向朝廷要过一兵一粟。臣对大齐的忠心,日月可鉴!”

“颍川庾氏弑君在前,打着勤王旗号图谋不轨在后,如今,还要反咬一口,污伤忠臣,连臣去世数十年的亡父也要侮辱,简直是目无王法!”

“臣恳请陛下授臣兴师讨贼之命,兵出姑孰,铲除逆贼!”

话至尾声,桓泌按剑而起,虎目眈眈,寒光如箭直逼殿上。殿中烛火似被其威波及,摇曳不定。小皇帝吓得朝后一缩,群臣亦跟着收缩脖颈。素纱帷幕后,庾太后有气无力地道:“大司马所言极是。大司马对朝廷的赤胆忠心,朕亦看在眼里。”

殿中文武如梦初醒,纷纷附和,称赞起桓泌之功。

庾氏谋逆是板上钉钉的事了,先是廷尉审出庾柔弑君,如今庾柔的两个儿子又公然举兵反抗朝廷。桓谦已在京口,完全可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先发制人,真是想救都救不来,没理由为了庾氏而得罪桓氏。

而桓泌此举,不过是给新皇与庾太后一个台阶下罢了。再顺带卖一波惨,把他那些陈谷子烂麻子的功劳拿出来炫耀,让人歌功颂德……

是以,群臣要么装聋作哑,要么见风使舵,争着控诉庾氏先前种种图谋不轨的“证据”,请求朝廷发兵铲除。庾太后大失所望,病颜苍白如死。

这时,一直默不作声的小皇帝却突然开了口,“桓公说我舅氏谋逆,便要杀之。倘若他人言桓公作贼,当如何?”

这声诘问实在尖锐,群臣震愕,庾太后吓得魂飞魄散,桓泌虎目微微一眯,一缕狠戾转瞬即逝。他不动声色地问龙椅上稚弱的天子,“这话。是谁教的陛下?”眼睛却看着帷幕后的庾太后。

谢沂亦觉奇怪,一抬首,却迎上叔父奇怪的目光。他无奈一笑,摇了摇头。

萧崇的确说不出这样的话来,当是有人在背后指导,却不会是庾太后。御座之上,小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