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9章 第 49 章(1/3页)  白鹭下时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新帝年幼, 庾太后以帝母身份临朝称制, 庾家若以太后诏令起兵勤王反对桓氏, 台城里的庾太后才是死路一条。

庾太后是庾澄的亲姑姑,他父亲庾为一母同胞的妹妹。庾太后一倒, 庾澄一脉也会跟着遭殃。

身为庾氏嗣子,庾澄不应当想不到这一层。

“子羡曾以家族百口允诺不会波及皇太后殿下!”

庾澄急道。便是庾期兄弟以庾太后诏令起兵,这诏令是真是假, 是否是庾太后授意讨伐桓氏,庾期说了不算,庾太后说了也不算,唯有桓公说了算。桓晏既以桓氏家族向他作保, 自当是真的。

谢沂冷笑, 一语道破关键所在, “是桓晏和你说的, 还是桓公向你允诺的?”

庾澄一愣, 凝神思忖半晌,如梦方醒。

是啊,他只当桓晏是桓公次子, 便也信了。可若是, 这是桓晏一人之主意呢?

但桓晏没理由欺骗自己啊……

庾澄犹豫不决, 秋夜的寒冷一层一层袭上脊背。

“庾期心中本就有鬼,有庾柔和庾倩的玺绶, 已经足够了, 何必多此一举。”谢沂将那枚金凤收起, 眸子里闪烁着寒冽冷光。推了庾澄一把,“去吧。金凤的事就不要再提了。”

庾澄打了个寒颤。他没有想到,谢沂竟会支持他,显然是早就倒向了桓氏。

可自己是为了家族之计才会投靠桓氏,而谢沂呢?他当真只是为了十一娘?

庾澄汗津津地站起,将玺绶、虎符紧紧握在掌中,神色一凛,迈步出去了。

是夜,庾期北逃。

次日清晨,老太守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差人来请二人。

谢沂所料不差,庾期本就怀疑京中有异动,在庾澄拿出父亲与伯父的玺绶、兵符后深信不疑,连夜出城逃走了,为此甚至杀害了奉守城门的几名城卒。老太守急忙派人去追,却是晚了一步,只得眼睁睁看着庾期的队伍往北而去。

庾澄神色晦暗,敛眉不言。谢沂则沉静地安抚陆熙道:“庾氏早有不臣之心,既然北逃,想必将返回徐州。兵乱将起,使君应早做准备才是。”

“我等这就回去,将事情如实上奏。”

话虽如此,同陆熙告别后,谢沂第一时间派了信使先行返回京中报告消息,自己则转回到流民市上,找到昨日的面塑摊子,让摊主做了两个以他和桓微容貌做的糖面人儿,又买了些花粉胭脂、文房四宝,一并带回。

庾澄见他买了好些糖面果子,苦笑:“仪简到底是出来公干还是游玩?我十一妹妹多大的人了,你还带这个?”

此次广陵之行,他原就是为了坑害同宗兄弟换取自家平安,心里到底有些不好受。此时见谢沂如同无事人一样竟然挑起了乡珍土产,心中愈发的不平衡。

谢沂面色微赧,微咳一声,借侄儿遮掩过去,“给阿狸带的。”

二人仍坐船渡江回去。广陵地处三吴与建康之间,码头汇聚着大量南来北往的的商船,会稽的青瓷、吴郡的丝绵、吴中的笔墨纸砚……商船来来往往,码头人头攒动,摩肩接踵。白帆被风吹得鼓鼓的,有如垂天鹏翼。映着落日的焰焰余晖,呈现出灿烂的金色。

二人坐在官船上,待篱门打开,船身破水而出,逆流南下,朝对岸的京口驶去。有采珠的乌篷船迎面驶来,一名采珠女立在船尾,挽着麻花辫,一面划桨一面哼唱起吴地的歌谣:“姑嫂两个并肩行,两朵鲜花啰里个强?姑道露水里采花还是含蕊儿好,嫂道池里荷花开个香。”

吴侬软语,缠绵悱恻,内容却颇为泼辣大胆。庾澄看其形容,虽手脚生得略粗大些,五官却很清秀。他起了调笑的心思,站在船首解了腰间的钱袋子隔水扔过去,笑道:“我道是含蕊儿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