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奖励政策确定下来,并真的按此执行后,丹阳地界百姓的热情空前高涨,就连一些柴桑的百姓也看着眼红,开始自发的举家转移,来到丹阳开荒来。
只要拼命的干上个一年半载,自己所得到的耕地就足够子子孙孙们坐享祖荫的了,这种美事当然是要争着抢着去做。
在这时,深谙政府职能腐败弊端的刘尚对诸葛亮建议,在制度方面一定考虑好监察方面,避免因为权能腐败而影响了丹阳和柴桑的发展,以及百姓的积极性和新城的质量。
关于这一点,诸葛亮深以为然,随后将柴桑城中的一品星辰赵鼎举荐出来。
相对于军事谋略,赵鼎更适合于做一个治国的贤臣,而且此人秉公执法、廉洁爱民,正是此项工作的上上之选。
除此之外,刘尚又向诸葛亮建议,当丹阳和柴桑地界的百姓出现拥有的土地过多时,必须进行限制,不允许出现地主阶级以及豪绅的存在。
富农必须封顶,当有人的土地达到富农程度时,直接予以限制,不允许再通过任何的途径,明里暗里的通过其他手段获得土地,一经查明必须严惩。
对于刘尚的这点提议,诸葛亮甚是不解,因为历朝历代地主和豪绅都是存在的,虽然有的做了一些坏事,但也有好的豪绅和大家族是为国造福的。
关于这一点建议,刘尚解释道:无论我们的政策多么全面,先进,执行政策的人多么的廉洁,但是总会有关照不到的阴影存在。
如果存在地主或是豪绅阶层后,到时肯定会有权财互惠的时候,那时贫富差距就会变大,弱肉强食以及剥削也就会随之产生。
这就成了恶性循环,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当富人阶层势力越来越大以后,或是穷人阶层越来越穷吃不饱饭时,统治者的利益和地位就会受到挑战,出现危机。
所以,还不如尽量人为的做到整体上的平衡,将问题扼杀在萌芽之中,这样也会减少矛盾,方便管理一些。
当然了,刘尚自身是没有这样的理论水平的,这也是他在现代社会中偶然的看到过的一篇文章。
而且他也只是笼统的同诸葛亮、吕蒙等人讲出一个雏形,至于涉及到政策的真正制定和具体实施,这里的哪个人都比刘尚高明的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