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报,这引起武则天的不满,是她决心废除亲生的大儿子李弘的太子之位的原因之一,另外一个原因是太子贤明,为人谦恭仁爱,深受大唐臣民的拥戴。
武则天迷上了权力,担心有一天身体不好的李治退位让贤,让李弘当皇帝,那她就休想继续垂帘听政,掌管大唐的军政大权。
武则天娘家人和武则天母亲杨氏的娘家人,出身寒微、受益于武则天推广科举取士而走上仕途的官员,以及武则天利用审阅、批复奏章、公文的特权提拔起来的一批亲信文武大臣是武则天后党的主要力量。
于是朝堂上形成严重对立的两派,拥唐派与后党吵的不可开交,若非皇帝李治和武后在场,恐怕要在庄重的朝堂上打起来。
李治控制不了局面,假意上厕所,让亲信侍卫骑马去请孟小凡来上朝。
孟小凡闻讯后立即丢下手头工作,以肉眼难辩的高速飞进皇宫。孟小凡错过了上早朝的时间,不过他是太子少师,又是大将军,还是皇帝李治特意召过来的上朝的,守卫宫殿的金吾卫士兵不敢阻拦孟小凡。
孟小凡在金吾卫士兵的带领下到达宣政殿大门外,由皇帝李治的心腹太监禀报李治。李治宣孟小凡觐见。
孟小凡参拜皇帝,冷冷的目光扫视后党,令后党不寒而栗。
在孟小凡到来之前李治吓得六神无主,不敢作声,拥唐派群龙无首,士气大打折扣,只有一些不怕死的忠臣和忠于皇帝的言官、谏臣发言反对因为一件小事就废除太子。太子是储君,是国之根本,民心所向,不可轻言废立。
孟小凡面向高坐在龙椅上的李治道:“微臣在殿外远远就听到争吵声,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李治道:“有言官和谏臣弹劾太子,说太子抛弃太子妃杨庄若,私德有亏,不配当太子。你怎么看?”
武则天在朝堂上想废除李弘的太子之位,严重侵犯拥唐派的利益,孟小凡很生气,改变不与武则天硬碰硬的原则,决心与武则天大打一仗,扫视群臣道:“民间悔婚算不算犯法?”见无人回答,续道:“既然平民百姓和官员,官员的子女悔婚都不算犯法,为什么太子悔婚就犯法?这分明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词’嘛!”
一名后党谏官出班道:“列位臣工,太子不同于官员和百姓,太子是百姓尊敬和效仿的人,应该以身作则,起道德模范作用。婚姻对个人是大事,对国家同样是大事,关系着国家的延续。因此不能小看婚姻大事。太子妃杨庄若相貌端庄、贤良淑德,并无过错,全长安的人都知道太子妃的美名,视太子妃为未来的国母。太子在与太子妃订亲数月之后抛弃了太子妃,实在是伤害百姓感情之举。像太子这种不将百姓的感情放在心上,率性而为的轻浮之人,怎么能当我大唐的太子?”
孟小凡无法正面回答,只能出奇招,忽然爆料道:“各位都听清楚了,本人才是正主,本人在太子妃杨庄若与太子订亲之前就认识,并且相爱。所以太子妃对太子没有感情。不是太子抛弃太子妃,而是太子很善良,想成全太子妃与我。所以就以与太子妃没有感情为由解除婚约。古人云‘君子有成人之美’,太子有君子之风,是我的运气,也是大唐的运气!”
后党被孟小凡的口才和陈述的事实惊呆了。拥唐派叫好。
孟小凡停顿了一下,续道:“拿太子的私人感情做文章,提出废出太子显然是一起阴谋,阴谋推翻皇上的英明统治,阴谋巅覆大唐!大家都知道太子贤能,对皇上孝顺,对大臣谦恭,对百姓仁爱,深受皇上的喜爱,也深受广大臣民的爱戴。
这样好的太子历史上可不多见,大唐有这样的太子,是我们大家的福气。谁要敢再鸡蛋里挑骨头,没事找事,我就打破他的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