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的时候买的金耳环还是掐的那种,并没有耳朵眼,也就不怎么喜欢耳环,现在李龙买的金戒指她倒是挺喜欢的。
孩子睡熟,两个人这才打开电视,看起了小声版的《人在旅途》。
这时候国家和南洋关系非常好,派出一大批中层干部到南洋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这对于后来改革有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也让南洋成功的培养了一批亲近西方的官员。
其中有一部分以后到了高层,制定的政策就偏向于西方——甚至还出现了间谍。
当然,对于民间而言,最直观的印象,就是这个时期多了一批南洋的电视剧,比如《人在旅途》,比如《雾锁南洋》等等。
这电视影响力挺大,甚至到三四十年后,不少这个时代的人,还记得电视的主题曲:从来不怨,命运之错,不怕旅途多坎坷……
第二天早饭的时候,李龙把那块表给了顾博远。
“嘿,小龙你有心了,我这表已经快不能走了,正好换上。”
顾博远原来是有表的,老表在特殊年代经过了多次磕碰,其实已经快完成其历史使命了。
李龙笑笑,没吱声。男人之间,有些话不用多说。
顾晓霞顾博远去上班,李龙等杨大姐忙完后,便开着吉普车去了四小队。
吉普车停在了老马号的边上,因为李龙看到了自己的那块甜菜地正在浇水,而浇水的人正是自己的大哥李建国。
李龙下车,看到李建国正穿着胶靴子在地里不停的调整着——浇水虽然是大水漫灌,但也是个技术活。
虽然四小队的地在播种之前,要经过切、耙、平等过程,大体上保持了土地的平整性,但实际上这地块无法达到绝对的平整,那些坑洼的地方肯定还存在。
这就导致浇水的时候,如果不进行一些补救措施,那么大水浇过,有些地方浇不到,有些地方会积水。
庄稼通常都比杂草娇嫩些,浇不到会旱死,积水的地方会淹死。
所以会种地的农民,往往在浇水之前,在地里打一些梗子——所谓的打梗子,其实就是在必要的地方挖土堆出一些类似小土坝的东西,挡着水,让水在这里多存留一段时间,或者挡着让梗子下面不积水。
这就是个技术活,也是个经验活——地里哪里有坑哪里比较高,平时心中就有数。
光这样做好预备工作还不算完,浇水的过程中也要随时看着地里水的流向,因为地里种了庄稼,有些地势就被庄稼改变了,可能需要临时打梗子。
所以给庄稼浇水可不是个轻松活——当然,这是在当时。
三十年后,浇水就变成了个枯燥的轻松活,只需要守在地头的泵房里,往水里加入化肥,然后拧开阀门,算着时间,等到了之后,关阀就行了。
因为这个时候浇水就完全是通过滴灌带完成的,原来那些浇不到的地方已经不存在的,水管四通八达,任何一个地方都能到达,而且还能把化肥一并带过去,省了大事。
这时候的人绝对想不到,以后浇水会这么简单。
李龙下来的时候,李建国在地里一边打梗子一边和地边上的老罗叔开着玩笑:
“我可不敢让你那老胳膊老腿浇这水,万一一头攮到水里淹着了,算谁的?你还是老老实实的喂你的牛羊吧,那才是你的本行。”
“嘿,我才不老哩!”老罗叔自然是不服老的,笑着说,“真要浇水,我可不比你差。”
“你行了吧,别吹牛。小龙来了,你问问他让不让你浇水……”
“那肯定不行,老罗叔,你不服老是可以的,但这方面你可不比我大哥。”李龙开着玩笑,“好了好了,我这边给你们带了些好酒,正好搬过去。”
“嘿,那可好,我喝的少,杨老六这回可高兴了——老六!过来搬酒!”
杨老六今天不放羊,正在院子里忙着啥,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