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721章 这可是个大项目!(2/4页)  羁中马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可以干。那一个大扫把三块多钱,扎一季也能挣不少。”

“嘿,这个没问题,我回去就把栽桩啥的弄好,到时就让大春过来……这活能干啊。这大扫把还些贵哩,一个三块多……真不便宜,好活,好活啊!”

韩本忠语气里有感叹也有羡慕。地方靠近城市,机会多,以前觉得兵团好,现在比着比着怎么就落后了呢?

韩本忠也没吃饭,他也看出来李建国忙,交了苇把子后就赶着马车回去了。

第二天晚上李建国收完苇把子便赶到了许成军家里,用大喇叭通知全队,苇把子已经收够了,明天不再收了。

这通知把许多人给打懵了,他们正准备蓄力大干的,毕竟这才十天,往常扎苇把子和扎大扫把差不多,怎么也得要一个月的。

这时候有些人才后知后觉的感觉这苇把子怎么少了?

等有人从李建国那里打问来具体的消息后,就有点慌。

这两年,四小队的人已经习惯了年初开始就有人去编抬把子,秋后开始扎大扫把,入冬前扎苇把子。

这三笔钱中至少有两笔是全村人都能挣到的。

有些人甚至在年初就已经安排好了年底扎苇把子这笔钱的用处。

虽然去年和今年李龙把一部分扎大扫把的活交给到了别的村,但总的扎大扫把的活的量在增加,并没有怎么影响到本村人扎大扫把的利益,而且因为涨价今年挣到的钱还多了一些。

眼下一下子听到苇把子明年后可能就扎不了了,这才慌了。

少一笔钱,那以后生活是不是就得紧张一点儿?

这可不是小钱,一两百块钱顶其他有些村人家一年的总收入了。

这种事情把整村里弄的人心惶惶的感觉;有些人听到消息还跑到李建国这里来求证。李龙不在,不管怎么说他和大哥关系那么好,李建国应该知道。

最慌的是张强,才把五百块钱拿去承包苇沟,这边苇把子就不扎了?这不是欺负人吗?

张强一腔忿怒的也跑到李建国这里来求证——当然,他可不敢对李建国有什么脸色,来的时候还是提着东西的。

看在和他哥张木匠的关系上,李建国虽然没把人直接赶走,但也没让张强进屋,也没收他的东西,只是告诉他:

“小龙说了,上面通知以后盖房子可能会用预制板,那个结实,苇把子会收的越来越少。不过你那承包苇沟不影响啊,这打苇席也得用苇子,还能送去造纸厂……不影响。”

张强提着东西有点失落的回到了家里。

自己已经卖了一年的大扫把,难道还要卖上几年的苇把子?

那打苇席是真的,但四小队不光有苇沟,还有苇湖,小海子里也有苇子。别人要打苇席挣钱的话,肯定不会买他的苇子,免费的不香吗?

那就只剩下一个去处,造纸厂了。

芦苇是非常优质的造纸原料,造纸厂一直在收,只不过价格不高,毕竟北疆这边造纸原材料非常的丰富,除了芦苇,还有麦草等。

再往后,就没造纸厂了。

玛县似乎有个比较怪的现象,一直想发展工业,始终没发展起来,三四十年间来过不少企业,换了不少,最终还是一个农业县。

也不错。

李龙把苇把子交完,该分的钱分了,该给宋明的车费也都结清,这让宋明还有些不好意思。

“冬天没事还要你拉渣呢,别不好意思。”李龙和宋明说了说,目送他离开,这趟活就算结束了。

他预感着明年可能就没苇把子的活了,就算有,数量可能也会非常的少,低于五千个的话,他就不接了。

休息了几天后,李龙赶在头一场雪下下来之前,去了趟乌城。

八十年代的冬天比三四十年后要提前一些,进十一月就开始下雪。

不像后世,可能到十二月初雪都没下下来。

他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