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13章 大登科继小登科(2/6页)  月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两位宰相里边,首相把杨沅贬的一文不值,次相算是取了個折衷之语。

看起来,还是贬斥杨沅的占了上风啊。

众大臣和众贡士刚想到这里,就听到一阵抑扬的鹅叫声传来。

“鹅鹅鹅鹅……,众大臣的看法看起来分岐很大嘛。”

赵璩这一开口,大家才发现这儿还有一位晋王。

这位晋王殿下除了新君登基大殿时露过一面,从来不参加朝会或者御前会议,大家都习惯性忽略他的存在了。

“看法分岐大,说明杨省元的看法很独特、很鲜明,因此才让赞同者赞不绝口,反对者激烈反对。”

赵璩像是没有骨头似的靠在椅背上,懒洋洋道:“水不问江井,贵之在活。

朝廷取士,也正需此等锐气之人作为活水,这一潭子水才不会发臭嘛。”

晋王竟也旗帜鲜明地支持杨沅?

有了晋王这一票押上去,似乎杨沅又占上风了。

贡士中当然有很多坚定自己看法的人,可也不乏投机者。

投机者一直就在悄悄地观望风向。

赵瑗见自己兄弟坐没坐形,不禁嗔怪地瞪了他一眼。

这一眼,便被那喜欢投机的看在了眼中。

官家怒视晋王了!

官家与晋王感情甚笃,对晋王恩荣不断。

尽管如此,晋王替杨沅说话,还是被官家怒视了,这说明……

投机者马上修正了自己的看法,坚定不移地把他自己划进了三甲里去。

赵瑗不动声色地对集英殿编撰张孝祥伸了伸手。

张孝祥会意,忙把自己做了记号的“站位名单”呈给官家。

赵瑗提起御笔,正想给杨沅做个记号,找到他的位置一看,纸上就只有“三元”两个字。

赵瑗心中一奇,定睛再看。

因为杨沅是省元,排在一百五十七名贡士的最前面,所以他的名字很好找。

这个名字的位置确实是杨沅无疑。

只是现在杨字被一滴墨晕染了。

那墨滴不但晕染了“杨”字,墨汁渗过去,还和“沅”的三滴水勾连了起来,把三滴水拉长了,以至于赵瑗一眼看去,还以为是“三元”这两个字。

赵瑗大吃一惊,怎会这般巧的,难不成这是天意?

赵瑗本就对杨沅的奏对非常满意,如今又看到这样不可思议的巧合,顿时以为是天意昭示,杨沅在他心中陡时又加重了几成份量。

算了,不用给杨沅打记号了,那滴墨,在整份名单上都是独一号。

赵瑗把御笔放下,淡然道:“众贡士谁接着上前谈谈?”

与杨沅看法相近的贡士,这时就不愿意出来了。

一则这时出来,说的话和杨沅相近,那就有拾人牙慧之嫌。

二则他们虽然也主战,大多却做不到直接把矛头指向秦桧。

朝廷对秦桧可是还没有盖棺论定呢,目前他仍然是宰相的身份。

然而自己不骂秦桧,那奏对的力度就远不及杨沅。

因此一来,他们就想等一等。

这一回抢先发言的,自然就是反战主和的贡士了。

他们可是看见了,官家不但瞪了给杨沅说话的晋王,那御笔也没落在纸上。

换而言之,根本就没给杨沅打分。

这位省元怕不是要沦落三甲了。

自觉已经揣摸清楚了官家态度的聪明人,当即上前,大谈“以德服人”、“以礼服人”、“以仁服人”。

赵瑗不再问众大臣的意见了,众大臣点评了杨沅一人,对于和与战的立场,已经清楚了。

赵瑗听完一个,也不对其再做点评,便用御笔标注一个。

赵瑗心中很高兴,在这种情况下,依旧能够坚持本心,亮明主战态度的贡士,那可是豁出了前程的。

这种人,必然是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