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24章 给理学家们画大饼!(3/4页)  东一方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

杨时来大理,陈渊作为弟子,也跟着来了。

除此外,陈渊也是杨时的女婿。

这一趟来大理,不是享受的,是来吃苦的,有无数的事情要安排。偏偏很多的人一听来大理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闻之色变,全都不愿意来。

恰是如此,杨时第一批动员的人,就是自己的亲人,有两个女婿和一个儿子杨造跟着来了。

其他的儿子和女婿没来。

对于没来的人,杨时没有勉强,却也觉得这些人眼皮子太浅了。

大理是有诸多的难事,可是在困顿中开拓进取,把大理治好,这就是实打实的功劳。

赵桓笑道:“陈渊,你负责的是什么?”

陈渊回答道:“回禀官家,臣担任主簿,对外负责和商人的接洽。老师常说,农耕是国朝的根本,无农不稳。可是要让地方繁华,却要商人云集,无商不富。故而,臣负责接洽商人,招揽更多的商人来大理经商。”

赵桓眼前一亮,这都推动到招商引资了吗?

不愧是杨时。

姜还是老的辣。

换做其他人来大理,绝对达不到这样的效果。

有杨时坐镇,才有未来。

赵桓赞许道:“你说得对,商人是地方发展的关键。当大理繁华起来,自然有无数的人要云集在周边,要从山中出来,对朝廷自然就更加的信服。这是很好的安排,要全力去做。”

陈渊说道:“臣一定不辜负官家的厚望,会做好事情。”

赵桓摆手让陈渊坐下,又继续道:“谁是张九成?”

“臣是!”

张九成也站了出来。

他已经年近四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

张九成在历史上,也是大名鼎鼎的大儒,曾担任宗正少卿、权尚书礼部侍郎、刑部侍郎,因为反对求和,忤逆了秦桧,被贬出朝廷。

等到秦桧死后,张九成才又被提拔。可惜几年后,就病逝了。

张九成在做官的名声,远远低于他治学的名声。

张九成的理学思想,也延续了心学的路子,以心学为核心,把心性与事功相结合。

这一思想,对南宋浙学影响尤其大。

张九成提出“道即日用”,以及道器不离,更是在永嘉学派的形成上,达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这些方面,都源自于杨时的教导。

胡安国提及的经世致用,以及现在的道即日用,道器不离,这些人的思想影响非常大。

赵桓看着张九成,眼中也露出了浓浓的赞许。

这些都是人才啊。

赵桓微微一笑,问道:“你在大理,又负责什么事情呢?”

张九成回答道:“回禀官家,臣在大理负责农耕事情,主要是劝课农桑,教导百姓耕种。”

赵桓点头道:“无农不稳,无商不富。你负责农耕事宜,这是极好的。”

从这一方面看,杨时的准备是相当充分的。

有人忙农事,有人忙商事,有人主持事务,杨时则是负责大方向的引导,使得大理的施政更舒畅。

最重要的一点,这些理学家在地方上施政,把自己的理念和实际操作结合在一起,就能实践出真知。

实践了,对他们的学识提升极大。

赵桓又一一询问了其他的人,凡是杨时带来的弟子,都一个不少的询问了,挨个的了解情况,挨个的鼓励。

整个过程,赵桓没有半点不耐烦,耐心细致的了解情况。

赵桓全部了解完,正色道:“你们所有人跟着杨公来大理做事情,没有辜负你们的一身所学,更无愧于你们二程门人的身份。”

“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