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半年,这女儿便想出去玩了。
长孙皇后道:“今日先去国子监将夫子交代的文章去写了,再去骊山。”
“好。”
小兕子开心催促皇姐带自己去国子监。
李丽质与李治一起带着妹妹来到国子监。
国子监的夫子对这位小公主有些面生,她自小就养在骊山,鲜有在人前走动。
她面对夫子礼貌地行礼道:“小女李明达,见过各位夫子。”
看到这么一个乖巧懂事的公主这些夫子也都满眼地喜欢,便给她了纸笔,让她写一篇尚书中的洪范一篇。
小兕子在屋内书写着。
李治与李丽质站在屋外。
“皇姐,最近姐夫想让房相做心安的老师。”
“房相同意了吗?”
“还没有。”李治颔首道:“房相不会轻易答应的,且不说朝中这么多事,收骊山的孩子做这弟子,此事一旦朝中议论了,对房相更不好。”
李丽质低声道:“如果心安的天赋足够好,房相也会收他做弟子的,至于朝中的议论,平日里对骊山的非议还少吗?”
李治抬头看了一眼皇姐,现在的皇姐年龄也二十有一了。
十六岁的李治叹道:“今年弟弟就能及冠了。”
李丽质问道:“及冠之后,你想要去做什么?”
李治回道:“弟弟想去看看泰山,也想去辽东与江南,出去游历一番,想看看如今的天下的社稷,游历一年再回来。”
“弟弟想过,与狄仁杰一起出去游历,回来的时候,也正是他能够参与科举的年纪。”
现在的李丽质出落得越发漂亮了,正是一年中风光最好的年纪,也没有嫁出去,也不像其他人家的女子,早早出嫁,出嫁之后便失去了最好年华该有的气色与容光。
皇姐的身高很不错,比之寻常男子都要高,眉宇间有着和父皇一样的气度。
兄弟姐妹们都愿意听这位皇姐的。
不多时,太子李承乾来到了国子监。
他诧异道:“丽质,稚奴,你们都在呀。”
李丽质看向屋内,“夫子们又在考校妹妹了,她想要去骊山。”
李承乾笑道:“她不愿意留在母后身边吗?”
李丽质解释道:“她在骊山有许多的玩伴,就算是在骊山小兕子也能随时回来陪着母后。”
“也对。”
李承乾点头。
其实话语中也能感受到,兄弟姐妹中她的地位更重要,话语强势。
有时候,李承乾觉得就连这个太子也要看她眼色行事。
倒不会因李丽质的号召力,而觉得失落。
李承乾感到只要丽质还在,弟弟妹妹更能团结一心了。
目光看向一旁的李治,颔首道:“稚奴,父皇命你在中书省办事,听闻你这些天都没有去走动?”
李治行礼回道:“非是弟弟不愿去,就算是弟弟开口了,那些老臣也不见得会弟弟的言语,他们所不能理解的,又何必强求。”
不多时,小兕子带着一张纸走了出来,“皇姐,皇兄,妹妹写完了,夫子们都觉得明达很有天分。”
李丽质牵着她的手,将纸张递给李治,“将文章交给父皇与母后,我先带着小兕子去骊山了。”
“嗯。”
李治接过文章点头。
小兕子写的文章很简单,她也只能写一些对范洪一篇的简单理解。
就是这简单的理解,也超越了许多的同龄孩子。
公主的车驾行驶出了长安城,李丽质坐在马车内听着小兕子念着骊山的诗篇,诗篇是:“……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